1905电影网专稿 “年轻时她像一朵花,现在的她像一棵树,让很多人在她的树荫下乘凉。”这是香港导演林奕华对张艾嘉的评价。3月23日,张艾嘉导演睽违大银幕七年的新作《念念》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展映,久未谋面的香港演员梁洛施也凭借此片复出,与张孝全、柯宇纶、李心洁共谱繁华都市的人情冷暖。再次提起张艾嘉,依然有太多值得说起的话题。 从影四十二年,张艾嘉在多重身份之间游刃有余,为港台影坛烙下深刻印记。作为演员,她分别获得过两届台湾金马奖影后和两届香港金像奖影后;作为导演,从《少女小渔》到《20 30 40》都好评如潮;作为前辈,她手下带出的吴倩莲、刘若英、李心洁等艺人都出类拔萃;作为歌手,一曲《爱的代价》传唱至今;作为娱乐公司老板,她挖掘了杨德昌、提携了毕国智,被称为“台湾电影新浪潮之母”;就连她的绯闻对象,都是罗大佑、杨德昌之类业界大拿。 她师从李翰祥、胡金铨,她合作李安、许鞍华、杜琪峰、张婉婷等港台名导,她曾凭借加拿大和法国合拍的《红色小提琴》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,她是多伦多影展首位被选为焦点人物的亚洲女演员。如今23年过去,张艾嘉再度成为“焦点影人”,是在她熟悉的香港国际电影节。 女性主义的多重注释:理想化是张艾嘉的电影标签 提到张艾嘉,不得不提女性主义,她的电影通常以女性为主角。但关于女性主义,每个人心中又都有一套说法,并非每种注解都适合用来描述张艾嘉的作品。通常传统的观念认为,对男性权利的反抗和胜利是女性主义的目的所在。但张艾嘉电影里所体现的女性主义并无任何贬抑男性的意味,而更多是体现两性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,让男女个体能在平等关系中实现自身存在价值。如同《少女小渔》中,面对男友江伟自私而毫不尊重的爱,小渔从初始的逆来顺受到后来的遵从内心判断,留下来照顾生病的马里奥,这是女人对自我价值判断的肯定,也是在爱情中迷失自我之后的清醒和反思。 70年代末80年代初,港台电影以许鞍华、张艾嘉为代表兴起的女性主义风潮,很大程度上受到同时代欧美电影的影响。1979年在奥斯卡大获全胜的《克莱默夫妇》正是迎合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全新家庭模式构建,广受女性欢迎,同年罗曼·波兰斯基执导的《苔丝》、1984年莎莉·菲尔德主演的《我心深处》等多部影片,都曾引发世界范围对女性题材电影的讨论。从小就随母亲在美国定居的张艾嘉,在感受新浪潮方面有其自然优势。 同时期表现出明显女性主义特色的电影人,还有香港导演许鞍华和张婉婷,人们总爱将这三位女导演放一起比较,但不同于许鞍华的冷峻纪实、张婉婷的委婉梦幻,张艾嘉对女性角色的处理更偏于理想化,即便遭受再多的磨难,女主角最后都会走出心结并有淡然积极的心态和美好安稳的生活《20 30 40》中的Lily经历了丈夫背叛离婚之后,虽然曾尝试寻找不同伴侣,但最终还是放下心结顺其自然,当好好母亲和花店老板;《心动》中青涩的小柔和浩君,虽然一生不断错过无法终成眷属,但两人却都过上优越的生活,将遗憾变成人生珍贵的回忆;《最爱》中吴明宝和白芸爱上同一个男人,最后白芸怀着孩子离开,几十年过去两个女人再相见回述往事恩怨,再不起波澜。张艾嘉的作品,结局永远不会让人感到绝望。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捕捉细腻而暧昧的同性情愫 张艾嘉曾在采访中提及:“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,这样朦胧的情感要早于男孩子,后来我们都会结婚生子,这种感觉不会对我们的婚姻产生任何影响。”同性之间的暧昧情愫,在张艾嘉的镜头下也细腻动人,像是《心动》中的陈莉和小柔,像是《20 30 40》中的小洁和阿童。 张艾嘉对于同性情感的描写,更多是混合在友情和爱情之间朦胧而美好的情愫,但观众却能够从画面里感受得到,这种蜻蜓点水的青春记忆重量足够用一生去回味和珍藏。《心动》里已至中年的陈莉哭着对丈夫浩君说要分开,终于开口承认自己一直爱的是小柔,她和浩君默默爱着同一个女人。《20 30 40》里小洁和阿童在机场告别泪流满面的亲吻,既是一种告别,也是为追寻“明星梦”这段时间所收获的美好友情画下美丽的句号。 这种对同性情感的关怀,有一些是非常直截了当,像毕国智执导的《海南鸡饭》中,张艾嘉饰演三个同性恋儿子的母亲珍,为三个儿子的性向问题操碎了心,但也有着重闺蜜情感的表达,比如在杨德昌《海滩的一天》中,张艾嘉不但与“哥哥的前女友”胡因梦饰演的钢琴家有交心之情,身边更一直有个好闺蜜,给她介绍男朋友听她诉说心事,给她安慰,为她心疼。同性之间的爱,在张艾嘉电影里出现,是介于朋友和爱人之间的委婉细腻、清新自然。 这次新作《念念》的主演梁洛施,也曾经在《刺青》中与杨丞琳饰演过同性爱人,那一手帅气的彼岸花刺青至今令人印象深刻。这次与张艾嘉合作“静下来,慢下来”的《念念》,梁洛施是饰演年轻的女艺术家,与自己的过往对话,讨论亲情和爱情,两位对同性情感有过别样观察视角的女性,聚在一同创作也算气场相合。 (责任编辑:) |